聯系人:周小姐
電 話:0418-7800666
手機:13104183600
郵箱:318714771@qq.com
地址: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興盛路1號
網址:www.iagrants.com

日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地下管線檢查井蓋病害判定標準和治理要求》,將井蓋病害細化為缺失、破損、移位等10個類型,并對每類病害如何界定、怎么修復、修復后又需要達到哪些要求,作了統一規定。同時明確提出,經過病害治理后的井蓋,質保期應不少于3年。
細看這項政策,把井蓋病害細化為缺失、破損、移位、震響、沉陷、凸起、井蓋高差、井周破損、井蓋錯亂、無防墜落功能10個類型。以井蓋震響為例,若因減震墊圈缺失、老化引起,應補裝減震墊圈;若因其他病害引起,應換裝新的檢查井蓋。
在耀眼的城市燈火之下,井蓋是每個人習以為常又極容易被忽略的東西。但這小而微的物件,其實在默默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和智慧。此次北京歸納出的病害都可能影響管線安全運行、人員車輛安全、道路通行舒適度、居民日常生活的不安全、不平整、不安靜、不規范狀態。
小小井蓋能掀起多大風浪?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全市共有井蓋類設施335.02萬套,包括井蓋282.26萬套、雨水箅子52.76萬套。這些井蓋裸露于地表,易受人為擾動和車輛碾壓,隨時可能發生各種問題,但現行水、電、氣、熱、通信信息等各專業地下管線的管理標準和作業規范,對檢查井蓋運行維護涉及不多,導致井蓋的運行管理存在不精細、不規范的現象。而這項政策出臺,正好堵上這個漏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對“像繡花一樣精細”的城市管理充滿期待。而何為精細、怎樣精細,切不可大而化之,必須落到實處。真正精細的城市管理,需要一套完備的精細標準來支撐,變感性認知為理性可參照的數據和規范。
城市管理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大到供暖管網、大型機械,小到一個垃圾桶一個井蓋,都有其新老交替的自然節律,把每個細節規制好,讓每個環節都切合實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人人各盡其責,萬物各循其道,才真正達到了精細化管理。
筆者欣喜地看到,如今的北京正一步步根據實際情況和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要求增補缺失內容、提高相關標準,將一些原則性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條款。比如,2021年4月1日起,《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規劃設計標準》將開始實施。這同樣是一項與每個城里人休戚相關的政策,決定著北京未來的出行環境。
隨著更多精細化政策的落地實施,城市管理的網越織越密,越來越人性化,讓每個人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的踏實、便捷。